跳到主要內容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四: 對於你們(藝術工作者)的出版提案,(藝術)出版社是怎麼想的?出版與否的考量是什麼?

其實考量要先從兩個因素來思考。一個是跟老闆有沒有關係?一個是跟錢有關係!

(結果好像都沒有提到內容或出版方向,有的,繼續看啦!)過了這兩個角度,才是下一步「實際出版內容的考量」。

先講簡單的部分,就是第一個因素,跟老闆有沒有關係!


出版雖然是一個營利事業(現在就在等文化部會不會讓圖書免稅啊!),但是在這個領域裡許多工作的處理方式,其實也充滿了人的關係(不是人情味喔!),所以,不見得是那麼的「公事公辦」,能用正常邏輯去思考或判斷。

意思是,當提案人與出版社負責人有一些交情,談出版案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單純是考慮書好不好賣這件事情。相反的,可能出版社是以一種贊助者、支持藝術家、藝評人創作的想法來實現這個出版。雖然到後來可能老闆會在發行會議上面罵編輯說,怎麼又賠錢了!(橫批:老闆失憶是天經地義)

第二個因素:跟錢有關係。附加一個大前提:藝術出版不賺錢。

(PS:還是有些書是有賺錢的,但以出版品項來看大概0.4%,四捨五入之後等於零。而少數有賺大錢的出版品,卻很少是藝術出版社所推出的產品,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話題,請稍稍忍耐得等到番外篇才能來靠北一下。)

提案人來找出版社時,90%都會這樣表示(不見得用說的),一、這本書(不管是文字書還是圖像書)重要性如何如何。二、可能(很小聲)怎樣製作就可以回本,因為我(提案人)還有去申請補助案(藝術圈都知道的那一部與那一會的奶水)。

那個畫面是這樣:提案人是資深的藝術家,聽提案的是編輯、主編或是企劃人員陪同(藝術圈位階不對等),但是同事們光聽就知道會賠錢,總之最後還是要等老闆做決定。等提案人回去之後,主編的計算機就開始打算盤了,製作成本多少?提案人拿幾本回去?補助案進來多少?甚至首刷在第一年可以賣幾本?基本上,除非議題、內容非常吸引人,否則數字鍵按到沒紋路都無法收支平衡。除非奇蹟出現。

說實在的,奇蹟也不是那麼少見(雖然這在大部份公司不太會出現)!這時候,可能會身兼藝術圈重要藏家的老闆一出現,剛好買了這個提案人(剛好也是藝術家)一兩件藝術作品,付款的時候,如果是幫他出書的話就可能不用給了,直接轉成出版品製作費!(另一種以物易物的概念就是了)

以上都屬於特殊個案。以下篇幅,終於要講正常的:

編輯(選書人)的出版考量!


既然要做編輯工作,除了整理內容之外,對於出版品的「選擇」也是一種需要持續磨練的基本功。常常我是透過其他出版社的書來思考,為什麼這家公司要出這本書?為什麼選書人會挑這本書?就會發現,不少邏輯與思考點是共通的,當然,我也會有我自己的心得。不過最根本的判斷可以用下方這一組連續問題串來解釋:

第一層

A.現在的出版品市場中有無此種商品?


第二層

B1.如果有,那麼這個提案的內容有「新意」或「更好」嗎?(可能是簡單好讀、可能是圖片更漂亮、可能是更完整)
B2.如果沒有,是因為沒有這個需求嗎?
B3.還是只是因為沒有人做過,剛好這次寫出來了,而且也有這個需求?而且這個需求可能是提案人說服編輯,或是編輯本來就有此觀察心得。

第三層

C1.(續B1)提案比現有出版品更好,那麼就要考量現實問題,製作費、交稿期等問題有辦法解決嗎?
C2.(續B1)提案沒有比現有出版品更好,編輯得開始找理由說服提案人。拒絕,對雙方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事。
C3.(續B2)「沒有這個需求」這個答案,要回給提案人也是非常尷尬的,因為他們通常無法接受這種出版社編輯判斷出來的「實話」,所以我們的這類的拒絕答案都要整個改頭換面才能回覆。這時的編輯最想要的只差不能人間蒸發而已。
C4.(續B3)跳到C1的路線去思考、詢問、確認實際執行面的問題。

那麼除了上述的問答串之外,什麼會是台灣藝術圖書的市場議題的需求?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將在之後的系列文中以一篇專文來說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創的真相》一書封面設計與印刷 (PART 2)

PART2. 從一檔展覽談起《原創的真相》的封面設計  2018年底,上海有一檔由企鵝藍燈書屋所策劃的一個展覽:上海1221 - 企鹅兰登书籍封面设计展 Penguin Random House Cover Design Exhibition 2018

如果我不出版這本書,中文世界大概也不會有別家了。_____一篇策展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的專訪

今年夏天,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來自上海的一位專門從事文創產業的商業展覽的專業人士。因為共同好友的關係,她拿到了《創造展覽》這本書,在台灣旅遊的最後四五天,這本書變成她的床頭書,到花東度假的時候,也是快速的、認真的讀著這本書,在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她對這本書與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和討論。並且,這個疑問,她回到中國之後,繼續往下延伸、繼續深入問題,幾次來回的溝通之後,完成了這篇長文。

視覺藝術家修圖修出古代王后的今日長相:從歷史人物今日肖像處理後,思考可能的博物館詮釋與推廣用途!

五百年前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與他一生中經歷過數段婚姻的六位女性,都留下了肖像畫,如果在今日,他、她們會是長得什麼樣子呢? 圖像設計師Becca Saladin在IG上有個非常知名的帳號,專門模擬歷史上各種人物的長相,主要從繪畫或雕像上來重塑這些古人的長相,往往兩相比較,會有一種「還原」,甚至以為這些古人投胎到當代的錯覺。 public domain photos of King Henry VIII’s wives from Wikipedia, composite created by author 這位設計師通常以歷史知名人士為創作目標,其中有一組人物:六女一男比較特別,因為全部都有婚姻關係。男性為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1491-1547),與六位曾經與他(陸陸續續)結為連理的女性們。然後有篇文章把亨利國王如何與這些女子結婚、離婚,包含一連串病故、分娩死亡、沒有生男性子嗣被離婚、婚外情等等,簡要說明了亨利國王的婚姻情史。 細節可看原文的報導(其實與豪門的兒女私情恩怨戲碼差不多,只不過男主角都同一人),點進去這個連結就可以看到國王的妻子們的原始肖像畫,以及她們如果活在今日,大概會是長得什麼樣子: 「藝術家創作亨利八世的妻子們的逼真肖像(An Artist Created Lifelike Photos of the Wives of King Henry VIII)」,連結: https://historyofyesterday.com/an-artist-created...... photo of Catherine of Aragon by Becca Saladin © Royalty Now photos of King Henry VIII created by Becca Saladin © Royalty Now photos of King Henry VIII and wives created by Becca Saladin © Royalty Now photos of King Henry VIII’s wives created by Becca Saladin © Royalty Now 前面提到非常多追蹤人數的IG帳號,其中的歷史人物不只我們熟知的,從埃及到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像人物也有呢: https://www.instagra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