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一: 往往是從一通不明來電或mail、未知的LINE或Facebook傳來訊息開始的!

午後未接來電

離開前一家藝術出版社已經多年了,卻在某日下午接到兩通未接來電(LINE)的。打來的是位資深的藝術家,之前因為公部門專案合作過,加上有展覽資訊總是會希望前公司的媒體可以配合報導(不管是廣編還是採訪),總之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入世也了解產業的大學藝術系所教授。



大概這位長輩不知道我已經離職,總之還是要回電,再次聯繫上之後,他大概先講了他的需求半個小時左右。終於有個空檔,我回問他這次怎麼來找我呢?老師回答,啊就你們老闆(其實已經是前老闆了)跟我講了一下,就說要先來找你談,我這時也才恍然大悟!(心中有種可愛、親切,雖然狀況有點混亂。這又是一種藝術圈少有的人情味!)

欲言又止、直言而止

往往來提問的對方,不見得會把話說清楚,這個不清楚有兩種!第一種是他們對於權益不能先講明,免得到時候有不想負擔的成本,又得吞下去怎麼辦!第二種是他們對出版流程不清楚,雖然有想法,想先聽聽出版社的意見。

還有一半的情況是,來問的人有可能層級不高,是上級授意來問的,或是代表組織來諮詢的,而且大多對出版的流程不會太熟悉,所以往往東問一句、西扯一段,而我們就得從對方「關鍵的隻字片語」拼湊出實像,同時心裡OS:「你到底想幹嘛?」

由於我個性相對直接,在聽了許多需要旁敲側擊的線索之後,會先吐出一句階段性結論,並請對方確認:「您想要的是○○○○,這樣嗎?」然後對方很常這樣回答:「也不一定是這樣啦,這也要你們同意,不過大致就是你說的○○○○這樣子。」(心裡想,還好我早問。不然我整個下午就毀了!)

從合作到分工(包含分錢)!

回到前面的場景,在快刀斬亂麻地一句話確認後,原來這位教授是代替美術館詢問,一本某藝術主題的專書想與出版社合作?要怎麼開始?從預算到標案規格,從印刷費到版權頁怎麼寫,雖然是「合作」兩個字來講出版,卻有各種可能性。

整體架構可以非常粗略的分成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我(提案方)負責前段,你(出版社)負責後段,至於這個「段」怎麼分,之後再議。第二種是,我(提案方)可以出多少錢,你(出版社)又願意出多少錢?接下來就是在多少錢與什麼工作之間來來回回,短則半年,長則五年、十年才會出版這一本書。

藝術出版與一般出版相同又相異之處

而在藝術圈裡談出版的狀況與一般出版有兩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來談合作的提案方大部分自己會有個底,自己多少也要帶筆錢來!
第二、往往出版後要的是書的上市與宣傳銷售,不是後續的銷售收入的回收!
以上兩點都跟「藝術是小眾」這個觀點有關係。

除此之外,提案方以很常覺得要出版的書不見得會賺,所以不談收入,就談支出的分配。或是,認為個人力量小,如果能有出版社加持,新書的宣傳效果才有可能夠大,甚至可能可以賣到回本(這比統一發票頭獎還少見)。

還有一種特殊人種,就是自我感覺極度良好,覺得讓出版社出他的書是他給予的恩惠,出書肯定賺錢,基本上費用要出版社全包!問題是他的想法,也不一定全錯喔!我們後續將會討論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五: 藝術人想出書,與出版社的往來該注意哪些事情?

本文立場從作者角度出發,跟一般出版社差別不大,不一樣的反而是藝術家的著作內容,有其特殊性。 (其實比較特殊的是人,特別是一些藝術家才會有的特別需求與想法,而不是出版品啊!) 該注意的三個大方向 方向一、跟你(藝術人)對口與工作的人怎麼做事情? 方向二、合約(白紙黑字的東西,就是可用來抵制任何一方想耍賴的時候!) 方向三、設計(從版型、封面到印刷條件和印刷品質,藝術人追求的質感與出版社的想法有落差怎麼辦?妥協基準在哪裡?)

如果我不出版這本書,中文世界大概也不會有別家了。_____一篇策展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的專訪

今年夏天,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來自上海的一位專門從事文創產業的商業展覽的專業人士。因為共同好友的關係,她拿到了《創造展覽》這本書,在台灣旅遊的最後四五天,這本書變成她的床頭書,到花東度假的時候,也是快速的、認真的讀著這本書,在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她對這本書與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和討論。並且,這個疑問,她回到中國之後,繼續往下延伸、繼續深入問題,幾次來回的溝通之後,完成了這篇長文。

《原創的真相》一書封面設計與印刷 (PART 2)

PART2. 從一檔展覽談起《原創的真相》的封面設計  2018年底,上海有一檔由企鵝藍燈書屋所策劃的一個展覽:上海1221 - 企鹅兰登书籍封面设计展 Penguin Random House Cover Design Exhibition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