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說的古代繪畫 ( 或稱為古代經典大師繪畫等 ) ,不管東西方的古代藝術,針對一些保存時間三百年以上的繪畫作品。以下介紹,這些傳世的珍品在藝術的世界裡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一、現存數量結構:知名的很少,不知名的,其實也很少! 二、各種集約化情況:資源有限情況下,研究集中在知名的明星作品身上。 三、數位化的影響:高解析度影像與網路傳播,讓古代大師作品細節全球放送。 四、拍賣市場的表現:只有古代大師可以一併結合巨星地位與天價數字。 以下逐項說明,同時搭配新聞報導,輔助讀者們理解: 一、現存數量結構 由於時間久遠,傳世品因為各種原因 ( 天災人禍 ) 本來就稀少,加上今日鑑定技術可以搭配檢驗的科技進步,排除許多贗品之後,除了極少數收藏在私人手中,絕大部分包含精品都已經在美術館中。 為此,各大美術館其實都在思考,如果館中有這類型收藏,該如何活化,展示方法能夠如何更貼近觀眾!比如紐約大都會推出的《古代大師新看法》 ( A New Look at Old Masters ,連結 ) ,就是對館藏的歐洲古典繪畫與雕塑推出新型態展覽。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古典大師新展覽網頁 甚至一些私人收藏和美術館也在思考,歷史建築整修後的空間,可以如何更有機、有特色和聚焦的展出這類型藝術品,例如紐約的弗里克收藏 (The Frick Collection) 就將一批古代大師作品遷移到紐約麥迪遜大道上的布魯爾大樓中 (Breuer building on Madison Avenue in New York) ,具有強烈現代主義風格的空間,適合展示這類型作品嗎? TEFAF 歐洲藝博會為此在線上推出網路研討會,邀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前執行長、葡萄牙收藏古典作品的一所美術館館長及該藏品策展人共同討論這個議題,論壇連結: Old Masters, New Spaces: Historical Art in Modernist Buildings 。 TEFAF 歐洲藝博會(紐約)所舉辦的線上研討會WEBINAR 二、各種集約化情況 所謂的集約化,指的是知名度與投放資源程度兩件事情。 首先,知名度高與知名度低對於一幅作品來說,前者可能是建立美術史或是被用來定義與解釋美術史的名作;但是後者卻可能只是「館藏中聊備一格,甚至可以被送拍,以換取添購新...
這裡談藝術與出版、展覽與社會,感覺好像會講得很空泛,但事實上,我們想說的都是很小很小的例子,還有很實際很實際的狀況而已。因為我們相信,最難的事情也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說明。這也是阿橋社想作為藝術外與藝術內兩個世界的橋樑的成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