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rtsy大補帖第七篇:電子郵件行銷下集!何時寄?寄錯了怎麼辦?怎樣才算是一封好郵件?

Artsy大補帖第七篇:電子郵件行銷下集!何時寄?寄錯了怎麼辦?怎樣才算是一封好郵件?


此篇發文集中在幾個你可以運用在信件中的小技巧,強化你的畫廊電子郵件的行銷效果。本次分享小節:

一、行銷信件的時機有哪些?

二、什麼才叫好的EMAIL?

三、信件內容有錯怎麼辦?

四、如何避免再犯(寄出有錯誤的信件)?

五、怎麼知道成效(KPIS)如何? 

以下,再次提供內容原始連結「畫廊的電子信件行銷指南」(The Gallery’s Guide to Email Marketing) 連結:https://cutt.ly/7kJRiNF


一、行銷信件的時機有哪些?

1. 新品出來時

讓(潛在或既有)客戶知道,目前畫廊可以提供藏家預覽最新作品、專屬的作品清單。

2. 在節慶或假日時

依照當時的主題,搭配適合顏色的作品放在信件中,吸引收件者的目光。

3. 可提供實體活動時

不管是對藏家或記者,告知畫廊目前可提供「藝術家親自導覽」這一類型的特別活動。


二、什麼才叫好的EMAIL?

1. 寄件者

寄件者的名稱首要誠實,更要清楚表明來者何人。所以要確認你的MAIL的寄件者(縮寫或簡寫)顯示的,不是那種收件人一看到就想刪除的名字!。

2. 信件標題

請寫出,為什麼收件人值得打開這封信!因為收件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一行,想想你要跟多少垃圾/廣告/帳單/購物的信件比拚,請善用這個有限的空間。

3. 預覽內容

有些信箱設定可以預覽信件最開始的內容,若要善用這個機會,就延續主標題的內容,精要且強調接下來收件人可以獲得的資訊,甚至是有甚麼重要資訊藏在信件更裡面,引發開啟信件的好奇心。

至於甚麼樣才算是一封好的電子郵件?請參考以下圖解。







 

三、信件內容有錯怎麼辦?

出現信件內容有誤的情況該怎麼辦?

首先確認:已經發多少封了?錯誤有多嚴重?

如果只是單純不是重點資訊的錯字,可能就不做補救措施。

如果有嚴重失誤,那麼請快速地補發信件,內容包含:

1. 信件標題標示前面信件的錯誤。

2. 內容要表達歉意,對錯誤負責。

3. 提供正確的訊息。

4. 也可考慮提供獨家優惠或補救、獎勵措施。

5. 失誤不全然只有壞處,這可以增加「信件」的源頭、背後是有「真實的人」在執行著的感覺。


四、如何避免再犯(寄出有錯誤的信件)?

-- 校對

-- 使用編輯軟體的拼字檢察功能

-- 點點看每一個連結

-- 先寄發測試版本信件給同事

-- 標題或開頭段落要絕對精簡不要有預留的空格等


五、怎麼知道成效(KPIS)如何?

首先每次要發信都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我發電子郵件做行銷的目標是什麼? 

2. 增加訂戶? 

3. 邀請人參加活動? 

4. 想吸引更多藏家? 

5. 讓藏家買更多作品?

先確定目標是什麼之後,你才能用不同的指標來評估這些電子郵件行銷是否有用!至於常見的指標有:

—總開信率

—點擊率(CTR)

—退訂率

—回覆率

—A / B測試結果


另外可參考圖表中最後一張,畫廊行業中電子郵件信箱行銷的各項平均數據。




心得與結語

其實,用電子郵件來做行銷、藏家互動、發布展覽訊息,其最主要的支出並不是在費用上,反而是持續、仔細、耐心地把每一個會影響收件者感受的,或是要能夠引起收件者興趣的小細節做好。那麼,相信即便是很單純的一封電子郵件,也能成為你銷售作品的重大助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創造展覽》一書的封面設計、書名與色彩

關於《創造展覽》一書的封面設計、書名與色彩 設計元素 展覽是一種敘述與安排「內容」的場域。 在設定的空間中,如同在封面上俯瞰的展場,我們劃分、區隔、安排,和擺放所有「訴說」的位置;考慮「觀展的方向」和「出入口」。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三: 我們(藝術家、藝評人、畫廊甚至是美術館)想出書,跟出版社要怎麼談?該準備什麼、注意什麼事情?

本篇只有一個重點,就是提案人要去找出版社提案前,該準備什麼東西的建議! 不過,在談到準備的東西之前,要先回答兩個問題,而這肯定也是出版社必須要問的,如果沒有問,嗯,那麼有兩種可能: 一、來開會的編輯不是很有經驗,因為這兩個基本問題,會大大關係到合約的方向、出版品編輯、宣傳的方式。 二、出版社也只是聽聽看,沒有很在意,基本上持觀望甚至否定的態度來接觸。 問題一: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情?與問題二:你想透過出版得到什麼?

一間不以銷售作品而以門票收入來經營的藝術企業:Superblue

一間不以銷售作品而以門票收入來經營的藝術企業:Superblue 看到這個Superblue會以為是超級憂鬱,我想應該不是吧,但是沒有找到該公司名稱的解釋! 這是一間由佩斯畫廊(PACE)與超級富豪Laurene Powell Jobs(對啊,就是賈伯斯的遺孀)所資助成立,地點在邁阿密的新公司。主要業務是專門與創作沉浸式藝術的藝術家和團體合作,然後將其作品整合成展覽推銷到全球各地: https://www.superblue.com/ 沉浸式藝術(中文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完整定名)到底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在實體空間中創造出一種類似夢境、幻境,追求強烈、刺激、諧和的聲光與感知刺激性的作品;所以需要將1.空間 2.光 3.色彩 4.造型 5.聲音 等幾種元素整合成一個能讓你在現實生活中體驗超現實感受的空間。這很像近幾年在台灣火紅的teamLab(也在Superblue合作的藝術家名單中)的作品。 看到這家公司所合作的基本上都是成名,甚至有一定程度,在全球商業市場上已有成功基礎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有幾點共同特質,或許也可以歸納為其成功的基本要件: 1. 刺激面相追求的是,人類五感的共同感知。(展示追求的是感官享受或刺激,極少需要讓觀眾走進展場還要閱讀大字報的) 2. 聲光色形等條件都有一種高度的協調性。(有的甚至可以說一看作品就知道這是哪一位藝術家的,特性鮮明) 3. 技術成熟且能夠完整襯托出展示品質。(至少做到不會讓人分心,邊感受邊在角落看到接縫或膠帶,或是出入口處看到裝修缺口) 其實,台灣也有不少這個類型和領域的創作,從公部門館舍的展覽、民間展覽公司的作品到個別藝術家的創作都常見,多屬於科技藝術的領域,尤其在各種藝術慶典、藝術季中常看到。 只不過希望如果未來公部門發包這類需求的委託創作案時,或許可以先看看這家公司的合作藝術家名單,看看他們的個別官網與作品,減少展出後又被爆「抄襲」、「致敬」、「挪用」等等的爭議。 雖然科技藝術有各種「雷同」或相似度問題其實很常見,只不過創作者自己的拿捏分寸,最好還是參考一下敝社出版品《原創的真相:藝術裡的剽竊、抄襲與挪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539 ,應該可以減少一些創作方向和展現方式的爭議。 另外提供幾個Superblue代理的藝術家個別的官網,做得可真好! Es De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