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Articker計算藝術家潛能的方式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札實地」建立自己經營的藝術家在網路世界的聲量?


有報就有機會,報越多(有質量的媒體)可能連帶影響的銷售機會就越高,一般商品如此,藝術品竟然可能也是同樣趨勢。

網路產業的技術運用到藝術產業上的時候,其中一種就是用報導的聲量(露出的質與量)來決定一個藝術家是不是夠「紅」!

延續昨日話題,怎麼樣讓你在線上「出現」,也就是用各種形式與內容,出現在每一個可能的、潛在的收藏者眼前?去年夏天英國拍賣公司富藝斯推出一個以報導數量來統計、追蹤藝術家潛力與聲量的線上工具(藝術家熱度數據搜尋平台:Articker),以供客戶評估其所關注的藝術家的「潛能」(或許可以解釋為,從名聲到含金量)。

這個平台工具,到目前為止也已經經營半年多,定期推出藝術家的記錄布告欄,這個連結是今日發布的:https://www.phillips.com/bulletin

只不過目前該平台收集的資料以英語報導為主(雖然有說未來要推出亞洲的語言,中文,也極可能是簡中先有,然後是日文與韓文),那麼回歸到台灣的藝術家與畫廊,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怎麼做?說複雜其實很多細膩的步驟,說簡單也就幾個層次的問題,以下條列。

一、 每一次的展覽都要保留完整記錄;
當然可以依照重要性,自己保留最完整記錄,而在官網上、社群平台上以重點機構或重大展覽為主。

二、 重要展覽資訊也要製作英語版「摘要」;
不要寫那種學術用語、言不由衷,更不要充滿一堆個人性的天花亂墜形容詞。除非你自己沒有體會,不然任何讀者都會讀出你的空虛。

三、 製作最吸睛的作品照片,至少要有中英雙語作品資訊;
如果你的作品會放在IG,那就看看你有多少「眼球」競爭者?向那些可以吸引你的作品圖象來學習,讓自己磨練到或是請專家拍出作品的「超吸睛視角」。

四、 想辦法突破單一語言的報導限制
(經紀人或畫廊)需持續連繫有實力且長久耕耘的媒體或(主要是英語世界)記者,邀請前來觀展、看作品(海外人士則可以虛擬導覽、視訊會議)即使沒有回應也要持續提供展覽資訊。更要評估各種有實力的媒體(不限於藝術,而是跨及一班媒體的藝術版),有頻率或依照活動屬性來購買線上為主的廣告。

關於上述提到的平台,去年有篇報導文章可以參考:《發掘潛力藝術家的獨門武器 拆解富藝斯的搜尋平台Articker》,連結:https://hk.thevalue.com/articles/phillips-exclusive-market-search-tool-articker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五: 藝術人想出書,與出版社的往來該注意哪些事情?

本文立場從作者角度出發,跟一般出版社差別不大,不一樣的反而是藝術家的著作內容,有其特殊性。 (其實比較特殊的是人,特別是一些藝術家才會有的特別需求與想法,而不是出版品啊!) 該注意的三個大方向 方向一、跟你(藝術人)對口與工作的人怎麼做事情? 方向二、合約(白紙黑字的東西,就是可用來抵制任何一方想耍賴的時候!) 方向三、設計(從版型、封面到印刷條件和印刷品質,藝術人追求的質感與出版社的想法有落差怎麼辦?妥協基準在哪裡?)

如果我不出版這本書,中文世界大概也不會有別家了。_____一篇策展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的專訪

今年夏天,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來自上海的一位專門從事文創產業的商業展覽的專業人士。因為共同好友的關係,她拿到了《創造展覽》這本書,在台灣旅遊的最後四五天,這本書變成她的床頭書,到花東度假的時候,也是快速的、認真的讀著這本書,在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她對這本書與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和討論。並且,這個疑問,她回到中國之後,繼續往下延伸、繼續深入問題,幾次來回的溝通之後,完成了這篇長文。

《原創的真相》一書封面設計與印刷 (PART 2)

PART2. 從一檔展覽談起《原創的真相》的封面設計  2018年底,上海有一檔由企鵝藍燈書屋所策劃的一個展覽:上海1221 - 企鹅兰登书籍封面设计展 Penguin Random House Cover Design Exhibition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