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Articker計算藝術家潛能的方式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札實地」建立自己經營的藝術家在網路世界的聲量?


有報就有機會,報越多(有質量的媒體)可能連帶影響的銷售機會就越高,一般商品如此,藝術品竟然可能也是同樣趨勢。

網路產業的技術運用到藝術產業上的時候,其中一種就是用報導的聲量(露出的質與量)來決定一個藝術家是不是夠「紅」!

延續昨日話題,怎麼樣讓你在線上「出現」,也就是用各種形式與內容,出現在每一個可能的、潛在的收藏者眼前?去年夏天英國拍賣公司富藝斯推出一個以報導數量來統計、追蹤藝術家潛力與聲量的線上工具(藝術家熱度數據搜尋平台:Articker),以供客戶評估其所關注的藝術家的「潛能」(或許可以解釋為,從名聲到含金量)。

這個平台工具,到目前為止也已經經營半年多,定期推出藝術家的記錄布告欄,這個連結是今日發布的:https://www.phillips.com/bulletin

只不過目前該平台收集的資料以英語報導為主(雖然有說未來要推出亞洲的語言,中文,也極可能是簡中先有,然後是日文與韓文),那麼回歸到台灣的藝術家與畫廊,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怎麼做?說複雜其實很多細膩的步驟,說簡單也就幾個層次的問題,以下條列。

一、 每一次的展覽都要保留完整記錄;
當然可以依照重要性,自己保留最完整記錄,而在官網上、社群平台上以重點機構或重大展覽為主。

二、 重要展覽資訊也要製作英語版「摘要」;
不要寫那種學術用語、言不由衷,更不要充滿一堆個人性的天花亂墜形容詞。除非你自己沒有體會,不然任何讀者都會讀出你的空虛。

三、 製作最吸睛的作品照片,至少要有中英雙語作品資訊;
如果你的作品會放在IG,那就看看你有多少「眼球」競爭者?向那些可以吸引你的作品圖象來學習,讓自己磨練到或是請專家拍出作品的「超吸睛視角」。

四、 想辦法突破單一語言的報導限制
(經紀人或畫廊)需持續連繫有實力且長久耕耘的媒體或(主要是英語世界)記者,邀請前來觀展、看作品(海外人士則可以虛擬導覽、視訊會議)即使沒有回應也要持續提供展覽資訊。更要評估各種有實力的媒體(不限於藝術,而是跨及一班媒體的藝術版),有頻率或依照活動屬性來購買線上為主的廣告。

關於上述提到的平台,去年有篇報導文章可以參考:《發掘潛力藝術家的獨門武器 拆解富藝斯的搜尋平台Articker》,連結:https://hk.thevalue.com/articles/phillips-exclusive-market-search-tool-articker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一本因為封面設計入選通路推薦,回溯思考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發設計稿之前的「準備工作」!

上個月,由台灣最大圖書銷售通路博客來網路書店所挑選, 2010-2020 約十年內值得推薦的 365 本書,他們把這些素材做成萬年曆,其中有一本阿橋社的出版品,就在九月七日那一天! ( OKAPI 日日好設計萬年曆官網 ) 喜歡書與設計的讀者,很推薦去採購這本萬年曆,翻一翻可以感受這十年台灣的書籍平面設計的能量和趨勢。   博客來送來的這一份萬年曆,頗重,整體包裝有點像「3C」產品般的密合紙盒。 這裡標示著這份萬年曆的使用方法,以及它所收錄的書籍設計作品的年份。 上面小小的字寫著「日日好設計」,下方大字365,就是這本萬年曆的封面! 感謝博客來的 OKAPI 團隊選了這本書,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也同時感謝設計師呂期棠、排版師 JAY. Studio 為本書所投注的心力。不過,除了開心之外,由於我無法分享「什麼是好設計」,但是我可以整理幾點,對於書籍設計,一個業主、出版社角度、責任編輯的立場,該做哪些事情!?   以下是這些工作所整理成的二種資源,以及三份文件。   資源一、提供責任編輯本身對於新書內容的視覺化的、具體的想像 ( 這會影響方向 ) ,包含閱讀時的動作 ( 這會影響開本 ) 、想要什麼閱讀感 ( 這會影響紙張和印刷工序 ) 。   資源二、提供能讓設計師快速進入書的內容、世界的文件,包含新書的簡介 ( 自己的白話,不要貼公文 ) 、建議先閱讀的篇章或部分篇章摘要 ( 最好玩最重要最深刻的段落 ) 。   當你有以上的想法,也整理出上述的兩類型資源,那麼就得具體化變成三份文件給封面設計師。   文件一、設計說明書 文件二、閱讀檔案 文件三、合約或備忘錄   所謂的設計說明書,就是你對於這本書的具體「物理性」想像,比如長與寬甚至厚度,給一個範圍,如果公司本身沒有硬性規定的話,應考量內容本身要給讀者的感受,去設定尺寸。另外還有一種想像是「抽象性」或是「情感性」的想像,責任編輯身為一個把內容都來來回回整理多次之後,會是最熟悉內容的人。因此,封面會使用的是圖像還是其他素材?色彩會偏重哪個方向?哪一些要素是一定要的,或是有特殊條件的限制 ( 比如作者或翻譯書的原版規則 ) 。   第一項文件完成之後,接著要有一份能讓設計師 ( 快速 ) 閱讀的檔案。的確,有的設計師可能不讀書就設計,但

《原創的真相》一書封面設計與印刷 (PART 1)

PART 1. 關於《原創的真相》一書設計的想法 這是阿橋社出版的第一本比較「輕鬆」的書。 這個輕鬆有個主要的原因,因為這是一本談「觀念」的書,而且這個觀念是目前藝術產業很常見,卻很少討論,甚至有點避諱討論的題材。

你說奈良美智是插畫家嗎?_______ 不要命了你!

你說奈良美智是插畫家嗎? _______ 不要命了你! 圖說:2019年9月香港保利拍賣於台北舉辦的預展,展出奈良美智的立體作品。(攝影,陳柏谷) 最近藝術圈內對於奈良美智的展覽,有一些「資深」藝術家進行大力批評。在此之前,好友問我你會去看展嗎?我說我會,為了知道人家展什麼,但不是因為喜歡,而且我加了一句話,我認為他屬於插畫藝術家。好在這位好友不會炸開,也沒有直面批評我,但是他自己還是很喜歡這位藝術家的作品。 ( 以下,我不會用奈良來簡稱,因為奈良是我很喜愛的城市,簡稱會搞混,更覺得對奈良這個古老都市很不敬 ) 。 幾天之後,好友把前述資深藝術家的批評言論轉給我看,看完之後,其實批評的論點無法說服我。所以,我把自己的看法重新整理一遍,用說的說給他聽,好友說,你應該把他寫下來,因為你用講的,我沒辦法轉給人家聽啦! ( 所以產生以下兩千字的碎念 ) 以下,我就做一個簡要的整理,其中,有一部分是挑戰我自己對其評價的插畫藝術家之說,一部分是整理奈良美智和當代、藝術、世界三個名詞的關係。當然,這些都是極度個人的意見 ( 偏見 ) ,而且沒有對奈良美智作出背後各種足夠的「內幕研究」,單純是從作品來談。而這裡的言論,重要的是「怎麼思考與怎麼說」,並且希望大家也可以對這個藝術巨星的現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這是個積累了很久的巨星,無誤。 目前奈良美智從拍賣會與周邊衍生性商品,不只是亞洲,在全球的藝術市場上也是超級巨星無誤。但是巨星怎麼來的,不是短期產生的,其實是有幾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是作品風格 ( 高辨識度與親切度 ) 。第二個是作品的數量。最後則是時間持續地累積,不斷地滾動,市場推動知名度,知名度再來回饋市場交易。但是這些,從他出道到現在,也過了將近四十年,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喜歡看那些看著他的作品的人的行為舉止,更有趣! 個人幾乎都是在拍場看到他的作品,彷彿他是拍場必備展品 ( 台北展覽經臉友補充,一檔在北美館的:越酷東京─日本 MOT 當代精選, 2011 年七月,以及關渡美術館的這次除外 ) 。所以,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不是他畫了什麼,更多時候我是在觀眾的背後看著他們的眼神、表情,還有對著奈良美智作品的動作,那種「喜愛和崇拜」。我有時候會想,如果這個人沒有這樣的市場價格,是否會有這麼多的粉絲群? 但是,排除掉崇拜明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