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拓展企業形象的藝術行銷,其成果也要將連結性分享給每位參與者:Agora空拍攝影比賽2020年度入選與首獎名單

2020年的我們,都在看著腳下的自己(隔離中,或口罩面罩裡),對於地球,最強烈的感覺應該是看著旋轉的動畫地球旁邊的各國染病數字,可能也對搭著飛機在雲端上的視覺印象越來越模糊,看不到腳下的環境有多美。而這個全球空拍攝影比賽作品清單,在疫情期間,看起來更讓人對整個世界有一種恍惚中,既親切又陌生的感覺。

 

以下想從兩點來分享,一個是空拍攝影作品的類型。一個是這類型公眾參與活動對於品牌的幫助。

 

首先,這是聲網公司Agora推出APP可以控制無人機,同時進行空中攝影、錄影。全球總共九千多組投件,最終選出五十位決選。有趣的是,決選名單是去年六月上旬就發布了。以下是這些入選的作品連結:the-worlds-best-photos-of-aerial2020

 

首獎得主Ewold,他早上鬧鐘設定四點,到了拍攝地點等待,他想拍攝早晨霧裡的風車,他心中傳統的荷蘭的感覺。但在拍攝地點除了風車之外,到處都是濃霧,只好去找其他拍攝點,一個小時過去了,無人機也只剩下一半的電力,回到原地發現,竟然起風了,而且朝著風車的方向散去,他就趕緊拍下這幅他夢想中的作品,他的個人IG上該件作品連結:Ewold Kooistra (以下圖片就是該首獎作品的局部)

 


 

從這些空拍作品入選名單來看,這類型攝影是以人類到不了的高度與角度來看的視角,內容物有三種:第一種、大自然;第二種、建築群或大型建築;第三種、大環境(不論人工或自然的)中的我們(人類)

 

第一種大自然看到的是絕美的風景,往往需要比較高的「交通」成本,但也容易流於、像是一種專業攝影風景明信片的成果。第二種雖少了交通成本,但是人為環境、無法預知的干預相對機會比較多,比如你可能無人機飛上去撞到民宅的電視天線等等。

 


'The rock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by @joelfriend (UK)

Location: New Mexico, USA

 

 

'Rice paradise' by @carlesalonsophotography (Spain)

Location: Bali, Indonesia

 

至於第三種,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作品往往有一種親切感,或是,「原來從上面看我們是這樣的感覺啊!」的一種驚喜。除了感覺人類渺小以外,更多的是對生活產生不同角度的「恍然驚覺,卻生出喜悅的體悟」。比如下方這兩件作品就讓人有種可愛的感覺。

 


'Real lego' by @ataevruslan (Russia)

Location: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Men's toys' by @poul_t (Russia)

Location: Nikola Lenivets Art Park, Russia

 

至於這些作品跟一般專業攝影有何不同呢?反過來說,攝影由於技術上的演進,其實已經變得非常的成熟,上個世紀幾乎所有的可能性、實驗性,除了科學攝影領域以外,幾乎都發揮到了極致的狀態。要開發技術的可能,其實對作品的好壞影響已經不大。相反的,對抗自然或外在環境的限制,以及攝影者對於技巧、構圖的掌握和選擇,才是每一件作品恆久不變的挑戰。

 

至於這類型活動,廣泛徵件來獲得企業品牌知名度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有些事情的確要等到因緣俱足才有可能實現。例如這次舉辦活動的企業,如果沒有成熟的無人機和無線網路的技術,都不可能實現,當然,也甚至該公司的業務範圍沒辦法擴展。

 

其次是,這個活動使用網路徵件之外,評審也是全球票選的。雖然還是容易有親友團助陣,不過除非你是有個人長期經營的創作者,在粉絲的基數上比較有幫助,不然都還是要靠作品說話。另外,這類型攝影比賽,其實已經在網路世界上行之有年,蘋果手機的攝影比賽可能就是個最早集大成者。只不過這次Agora聲網公司用的主題是「空拍照」。

 

比較想談的是台灣這類型活動,一般企業可以如何思考自己的商品與使用者之間產生連結,或許,從作品使用情況去延伸出發是最基本的。然後設想整套比賽機制,參與感是第一要素,新聞發布時也會連結參加者的許多資訊,讓參與其中的人一起有機會曝光,串連起更大的網絡,讓人人有各種「連結性」的收穫,這才是疫情後互聯網更形重要的時代應該要以的計畫發心和籌辦角度。

 

#agora #aerialphoto #photocontest #artbusiness #線上攝影比賽 #企業公關活動 #藝術行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創的真相》一書封面設計與印刷 (PART 2)

PART2. 從一檔展覽談起《原創的真相》的封面設計  2018年底,上海有一檔由企鵝藍燈書屋所策劃的一個展覽:上海1221 - 企鹅兰登书籍封面设计展 Penguin Random House Cover Design Exhibition 2018

如果我不出版這本書,中文世界大概也不會有別家了。_____一篇策展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的專訪

今年夏天,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來自上海的一位專門從事文創產業的商業展覽的專業人士。因為共同好友的關係,她拿到了《創造展覽》這本書,在台灣旅遊的最後四五天,這本書變成她的床頭書,到花東度假的時候,也是快速的、認真的讀著這本書,在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她對這本書與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和討論。並且,這個疑問,她回到中國之後,繼續往下延伸、繼續深入問題,幾次來回的溝通之後,完成了這篇長文。

你說奈良美智是插畫家嗎?_______ 不要命了你!

你說奈良美智是插畫家嗎? _______ 不要命了你! 圖說:2019年9月香港保利拍賣於台北舉辦的預展,展出奈良美智的立體作品。(攝影,陳柏谷) 最近藝術圈內對於奈良美智的展覽,有一些「資深」藝術家進行大力批評。在此之前,好友問我你會去看展嗎?我說我會,為了知道人家展什麼,但不是因為喜歡,而且我加了一句話,我認為他屬於插畫藝術家。好在這位好友不會炸開,也沒有直面批評我,但是他自己還是很喜歡這位藝術家的作品。 ( 以下,我不會用奈良來簡稱,因為奈良是我很喜愛的城市,簡稱會搞混,更覺得對奈良這個古老都市很不敬 ) 。 幾天之後,好友把前述資深藝術家的批評言論轉給我看,看完之後,其實批評的論點無法說服我。所以,我把自己的看法重新整理一遍,用說的說給他聽,好友說,你應該把他寫下來,因為你用講的,我沒辦法轉給人家聽啦! ( 所以產生以下兩千字的碎念 ) 以下,我就做一個簡要的整理,其中,有一部分是挑戰我自己對其評價的插畫藝術家之說,一部分是整理奈良美智和當代、藝術、世界三個名詞的關係。當然,這些都是極度個人的意見 ( 偏見 ) ,而且沒有對奈良美智作出背後各種足夠的「內幕研究」,單純是從作品來談。而這裡的言論,重要的是「怎麼思考與怎麼說」,並且希望大家也可以對這個藝術巨星的現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這是個積累了很久的巨星,無誤。 目前奈良美智從拍賣會與周邊衍生性商品,不只是亞洲,在全球的藝術市場上也是超級巨星無誤。但是巨星怎麼來的,不是短期產生的,其實是有幾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是作品風格 ( 高辨識度與親切度 ) 。第二個是作品的數量。最後則是時間持續地累積,不斷地滾動,市場推動知名度,知名度再來回饋市場交易。但是這些,從他出道到現在,也過了將近四十年,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喜歡看那些看著他的作品的人的行為舉止,更有趣! 個人幾乎都是在拍場看到他的作品,彷彿他是拍場必備展品 ( 台北展覽經臉友補充,一檔在北美館的:越酷東京─日本 MOT 當代精選, 2011 年七月,以及關渡美術館的這次除外 ) 。所以,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不是他畫了什麼,更多時候我是在觀眾的背後看著他們的眼神、表情,還有對著奈良美智作品的動作,那種「喜愛和崇拜」。我有時候會想,如果這個人沒有這樣的市場價格,是否會有這麼多的粉絲群? 但是,排除掉崇拜明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