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個做得太多,說得太少的展覽!___ 從傳統致敬,除了擷取元素、擺在一起之外,還得說說「為什麼」吧!?

當一個藝術展覽的主題,跟傳統藝術有關,那麼可以怎麼策畫,又可以如何展示?想問問去過台南市美術館二館看了「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展的觀眾,有何心得?

 

可否用一句話來評價?


若要一句話評價,雖然這種簡化評價並不公平,但得憑良心說這個展覽是很好看的!因為展品面向廣且多元,文物有看頭之外,轉化的和新創的作品本身有許多很不錯的作品。





 


廖慶章,四大天王(風、調、雨、順),2016年,長270、寬100公分

兩種物品的關係是什麼?

 

這是一個企圖融合傳統文化跟當代藝術(或純藝術)的展覽,以實際情況來說,主要是「並列」:把傳統宮廟藝術的文物和主題相關的當代藝術並列。至於當代藝術作品則有啟發與關聯兩種,一種是因為這個主題而創作的作品,另外一種則是原本就以此領域(包含民俗信仰)為題所創作的當代藝術。

 

融合不同脈絡的企圖心!

 

作為一個進館前尚未讀到任何資料的觀眾而言,這個展覽展現了團隊要把宮廟文物與當代藝術兩個類型的物件,交叉展示、表現出互相影響的情況。而他們這麼做,我只能猜測,是否是希望觀眾,從好幾個展廳的展示和實踐裡面,看到傳統宗教信仰裡的藝術性元素,以及當代藝術裡的宗教性議題?是嗎?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解說牌,但我從事後之師的自圓其說,是可以感覺到這樣的成果。

 

 
陳三火,玉兔轉運,陶土、瓷,2011年





什麼才是這個展覽的最大挑戰!

 

雖然個人猜測了一下這個展覽與其團隊的企圖心(因為展覽說明的文字,對我而言有點範圍太寬、說明太少),但是每一個展覽,尤其此展不是在博物館的環境下,而是在美術館的空間裡,若要談論和展示傳統文物,都得先面對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當我們把文物帶進美術館,當它不再處於那個原本環境的時候,我們要給觀眾看什麼?」

 

以及一個期待:

「在美術館裡,你要如何轉化文物(說法)成為一個藝術展?」



蔡草如,聞太師西岐城大戰(一)畫稿,墨、描圖紙,台南市文化資處典藏




從這個問題出發,當一件不是純藝術範疇下的文物放在美術館內、放在主要用來展示藝術品的空間中,觀眾會對這個物品產生不同的期待!而順著這個期待,策展團隊得加上什麼、說明(或強調)什麼,才能讓觀眾覺得這個文物在這個空間中,有其值得的「新意義」。


 

尤其當文物離開了原有環境,會「失去」某些性質(例如信仰),文物裡面的其它(次要或是顯而易見卻不被重視的)因素往往就會被「凸顯」出來。這時候,作為美術館的展覽,就得努力在「失去」與「凸顯」的兩個基礎上,提供「藝術」的什麼(資源),讓這個展覽是一個與「藝術有關」的展覽,而不是一個單純文物來陪襯藝術的展覽。

 

因此,個人雖然同意此展在內容上耗費的心力與成果是非常優異的,但是綜合前面的陳述,有幾點是這個展覽十分可惜沒有做到的不足之處,而且這個「不足」並不會是展示經費的問題(因為這個不足之處的製作成本很低),而是團隊是否「意識」到「必須說出這些事情」的問題。



熱心的館員為觀眾導覽與附加許多許多展覽中沒有說到的故事和背景
 

展覽不足之處舉隅 (兼搭配白目觀眾的自問自答)

 

1.這個展覽最核心要說的是什麼?試答:宮廟藝術可以給當代藝術養分?當代藝術沒有靈感了,請回家拜拜找靈感?就會發現藝師們的手藝也可以啟發今日創作者?

2.把文物放在當代藝術旁邊,兩者的關係是什麼?試答:兩者的筆觸線條很接近,原來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在技法上同源?因為兩種東西雖然年代不一樣,但是長得很像所以放同一間(這種實話不能講,有失館格)

3.眾多展間的宮廟藝術放的類型和內容都不一樣,有什麼順序或邏輯嗎?試答:一個蘿蔔一個坑,雖然有邏輯,但是那個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4.有幾個展間只有當代藝術,而且很有趣,它們跟宮廟藝術的主題相關性為何?試答:這些作品是策展人挑選進來,認為主題相近的作品,屬於當代藝術的神祕權力範圍,無須解釋。

 


當代藝術展品,觀眾在展廳中觀賞聆聽展品(怎麼會麼開心啊!?)

是說的不夠?還是不需要你懂?

 

上述幾個問題的補強方法就是,「解說」。亦即,如果在各個展間中,能有解說牌,那麼肯定可以加深我對此展的理解、強化我認同當代藝術可以用各種有意思的方式,相信館方可以提煉其他文化領域的素材來豐富當代藝術的內涵。

 

雖然,「解說牌」這彷彿是當代藝術裡面的一種「丟臉的物品」,它卻是確確實實唯一能夠聯繫心思高傲、想法深奧當代藝術家與背景知識闕如、品味極度平庸如我的當代觀眾的橋梁。而且,既然用到了文物,請放寬一點當代藝術的門檻,加一點說明,我等就能多一點理解。

 寫什麼?

如前面所述,為什麼展這個?為什麼這些物品作品在一起?為什麼這麼分類?為什麼選擇這些和那些?


關於解說牌製作的超級心得:

 

關於解說牌,還是有許多的注意事項,首先是字級要夠大、字色要對比足夠、字體清晰、照明足夠平視閱讀,而且一行字不得太多太長,一行不要超過25個字,一個段落的總行數也不要超過8行(看牌子的資訊量多寡,介於5-8行),而一個牌子總字數,最好更不要超過350個字,而且最後也最最最重要的是,請用白話文說,請書寫者寫完念給自己的家人聽,如果聽得懂,就放行,不是問專家。(PS. 這個展覽到年假之後,還沒看得趕快去吧!)

#當代藝術 #傳統文化 #展示方法 #解說牌 #台南市美術館 #宮廟文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創的真相》一書封面設計與印刷 (PART 2)

PART2. 從一檔展覽談起《原創的真相》的封面設計  2018年底,上海有一檔由企鵝藍燈書屋所策劃的一個展覽:上海1221 - 企鹅兰登书籍封面设计展 Penguin Random House Cover Design Exhibition 2018

如果我不出版這本書,中文世界大概也不會有別家了。_____一篇策展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的專訪

今年夏天,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來自上海的一位專門從事文創產業的商業展覽的專業人士。因為共同好友的關係,她拿到了《創造展覽》這本書,在台灣旅遊的最後四五天,這本書變成她的床頭書,到花東度假的時候,也是快速的、認真的讀著這本書,在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她對這本書與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和討論。並且,這個疑問,她回到中國之後,繼續往下延伸、繼續深入問題,幾次來回的溝通之後,完成了這篇長文。

你說奈良美智是插畫家嗎?_______ 不要命了你!

你說奈良美智是插畫家嗎? _______ 不要命了你! 圖說:2019年9月香港保利拍賣於台北舉辦的預展,展出奈良美智的立體作品。(攝影,陳柏谷) 最近藝術圈內對於奈良美智的展覽,有一些「資深」藝術家進行大力批評。在此之前,好友問我你會去看展嗎?我說我會,為了知道人家展什麼,但不是因為喜歡,而且我加了一句話,我認為他屬於插畫藝術家。好在這位好友不會炸開,也沒有直面批評我,但是他自己還是很喜歡這位藝術家的作品。 ( 以下,我不會用奈良來簡稱,因為奈良是我很喜愛的城市,簡稱會搞混,更覺得對奈良這個古老都市很不敬 ) 。 幾天之後,好友把前述資深藝術家的批評言論轉給我看,看完之後,其實批評的論點無法說服我。所以,我把自己的看法重新整理一遍,用說的說給他聽,好友說,你應該把他寫下來,因為你用講的,我沒辦法轉給人家聽啦! ( 所以產生以下兩千字的碎念 ) 以下,我就做一個簡要的整理,其中,有一部分是挑戰我自己對其評價的插畫藝術家之說,一部分是整理奈良美智和當代、藝術、世界三個名詞的關係。當然,這些都是極度個人的意見 ( 偏見 ) ,而且沒有對奈良美智作出背後各種足夠的「內幕研究」,單純是從作品來談。而這裡的言論,重要的是「怎麼思考與怎麼說」,並且希望大家也可以對這個藝術巨星的現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這是個積累了很久的巨星,無誤。 目前奈良美智從拍賣會與周邊衍生性商品,不只是亞洲,在全球的藝術市場上也是超級巨星無誤。但是巨星怎麼來的,不是短期產生的,其實是有幾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是作品風格 ( 高辨識度與親切度 ) 。第二個是作品的數量。最後則是時間持續地累積,不斷地滾動,市場推動知名度,知名度再來回饋市場交易。但是這些,從他出道到現在,也過了將近四十年,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喜歡看那些看著他的作品的人的行為舉止,更有趣! 個人幾乎都是在拍場看到他的作品,彷彿他是拍場必備展品 ( 台北展覽經臉友補充,一檔在北美館的:越酷東京─日本 MOT 當代精選, 2011 年七月,以及關渡美術館的這次除外 ) 。所以,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不是他畫了什麼,更多時候我是在觀眾的背後看著他們的眼神、表情,還有對著奈良美智作品的動作,那種「喜愛和崇拜」。我有時候會想,如果這個人沒有這樣的市場價格,是否會有這麼多的粉絲群? 但是,排除掉崇拜明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