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0的文章

藝術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六: 終篇___藝術書的市場在哪裡?

超短題目,答案卻超複雜!也是本系列文最後一篇。 這個題目的回答方式,分成三步驟,第一是先定義什麼是「藝術書」!第二步是市場需求與各類書的表現。第三步則是從出版者、作者出發,思考可以做什麼樣的努力去促進書的銷售。 第一步先談「藝術書」的定義!我以產品概念來說,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五: 藝術人想出書,與出版社的往來該注意哪些事情?

本文立場從作者角度出發,跟一般出版社差別不大,不一樣的反而是藝術家的著作內容,有其特殊性。 (其實比較特殊的是人,特別是一些藝術家才會有的特別需求與想法,而不是出版品啊!) 該注意的三個大方向 方向一、跟你(藝術人)對口與工作的人怎麼做事情? 方向二、合約(白紙黑字的東西,就是可用來抵制任何一方想耍賴的時候!) 方向三、設計(從版型、封面到印刷條件和印刷品質,藝術人追求的質感與出版社的想法有落差怎麼辦?妥協基準在哪裡?)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四: 對於你們(藝術工作者)的出版提案,(藝術)出版社是怎麼想的?出版與否的考量是什麼?

其實考量要先從兩個因素來思考。一個是跟老闆有沒有關係?一個是跟錢有關係! (結果好像都沒有提到內容或出版方向,有的,繼續看啦!)過了這兩個角度,才是下一步「實際出版內容的考量」。 先講簡單的部分,就是第一個因素,跟老闆有沒有關係!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三: 我們(藝術家、藝評人、畫廊甚至是美術館)想出書,跟出版社要怎麼談?該準備什麼、注意什麼事情?

本篇只有一個重點,就是提案人要去找出版社提案前,該準備什麼東西的建議! 不過,在談到準備的東西之前,要先回答兩個問題,而這肯定也是出版社必須要問的,如果沒有問,嗯,那麼有兩種可能: 一、來開會的編輯不是很有經驗,因為這兩個基本問題,會大大關係到合約的方向、出版品編輯、宣傳的方式。 二、出版社也只是聽聽看,沒有很在意,基本上持觀望甚至否定的態度來接觸。 問題一: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情?與問題二:你想透過出版得到什麼?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二: 我們(藝術家、藝評人、畫廊甚至是美術館)想出書,可以找誰來出版?

這是提案來源產業單一,卻又屬性多元的藝術出版 在藝術出版社工作,接受到的出版提案與一般出版社最主要的不同,是來源產業別有限(都在藝術圈),提案者身分卻很多元的狀態:可能來找你的是藝術家、藝評人,畫廊甚至是美術館。不過就內容和形式而言,基本上不脫這二類:作品集(圖為主)與評論文集(文為主)。

我(們)想要出書,請問‧‧‧ 藝術出版業務問答集系列之一: 往往是從一通不明來電或mail、未知的LINE或Facebook傳來訊息開始的!

午後未接來電 離開前一家藝術出版社已經多年了,卻在某日下午接到兩通未接來電(LINE)的。打來的是位資深的藝術家,之前因為公部門專案合作過,加上有展覽資訊總是會希望前公司的媒體可以配合報導(不管是廣編還是採訪),總之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入世也了解產業的大學藝術系所教授。

作者為《創造展覽》所寫的導論,幫助您更了解這本書的「方向」、「功能」與「有何助益」。

導論 一間博物館無論有何價值,這價值均來自於它的作為,而非它是什麼博物館。 —史蒂芬・威爾(Stephen E. Weil)*

如果我不出版這本書,中文世界大概也不會有別家了。_____一篇策展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的專訪

今年夏天,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來自上海的一位專門從事文創產業的商業展覽的專業人士。因為共同好友的關係,她拿到了《創造展覽》這本書,在台灣旅遊的最後四五天,這本書變成她的床頭書,到花東度假的時候,也是快速的、認真的讀著這本書,在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她對這本書與我的工作,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和討論。並且,這個疑問,她回到中國之後,繼續往下延伸、繼續深入問題,幾次來回的溝通之後,完成了這篇長文。

《創造展覽》一書初版與二版的差異

《創造展覽》一書初版與二版的差異 這批二版與初版,全部內容皆未更動,但是為了更符合讀者的閱讀感受(包含視覺上的),主要的差別在於幾個地方:(詳見圖片說明)